一:中心基本情况
本中心团队主要成员包括教授1人、讲师1人、博士后2人、研究生6人。自2006年起开始从事低维材料的理论与计算研究,尤其擅长低维纳米材料多场耦合功能性的研究和大规模高性能并行计算技术的研发。经过十几年的研究积累,取得的与本项目有关的研究工作积累有:发展了低维碳材料力-电-磁耦合的相关计算方法,发现了碳纳米管的力致磁相变、石墨烯的磁电效应、碳纳米锥的巨赝磁场效应,和二维半导体材料中位错的单光子发射效应;与郭万林教授合作首次提出了纳米碳材料与水相互作用产生电的水伏效应,开启了水伏学的研究;发现了低维氮化硼材料基于力-电-磁耦合功能化的若干调控规律,揭示了低维氮化硼材料的生长动力学机制,带动了该领域的实验研究。相关研究进展被《自然出版集团》评价“为在非金属体系中实现磁电耦合开辟了新途径”、“为材料和器件设计的通用策略”;被《国家科学评论》等评价认为“拓展了动电效应两百年的理论,并揭示了碳纳米材料新的应用”。
团队发表学术论文106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PRL、JMPS、Chem. Soc. Rev.、Nature Nanotech.、Science Adv.、Nature Chem.、Nature Commun.、Nano Lett.、JACS等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封面论文8篇,ESI高被引论文9篇,被SCI他引4500余次,授权发明专利3项,H因子40。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青年项目 (2017)、江苏特聘教授和江苏省“双创人才”(2019);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序5)等学术奖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军委科技委前沿创新项目等科研项目的资助;团队负责人担任中国力学学会物理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复合材料学会智能复合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Front. Phys.和Int. J. Smart Nano Mater.副主编、以及包括Acta Mech. Sin.等在5个中英文期刊的编委。
二:未来三年发展计划
总体目标是建立一支以理论建模和大规模计算模拟为主要研究手段,以低维功能材料的理论设计和功能调控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知名研究团队,在材料、力学等密切相关的学科领域做出系统深入的、国际上有影响的研究成果。未来三年的具体工作计划有:
第一年:全面建设本团队布局在研究院的高性能计算集群,完善网络通讯、附件安装等配套设施的建设,确保集群及时投入使用;
第二年:利用集群开展科研项目的计算研究,结合机器学习方法开展人工智能技术在新材料设计方面的应用,重点保障国家级项目的进度;
第三年:视团队科研运行状况,进一步升级计算集群的算力,并积极争取地方科研院所项目的支持,利用计算服务地方科研和经济的发展。
三:预期研究成果
1. 团队建设目标
争取1-2年内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科发展需要,吸引海内外杰出人才,培养优秀青年教师,加强团队自身建设,主要科研人员达到6名以上。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向国外知名课题组派出优秀学生和青年教师进行联合培养2-3次;邀请境外著名专家与学者前来访学2-3次;力争主办本领域有影响的国际学术会议1次。
2. 学术成果
取得一批系统而富有创新的科研成果,提升乙方在本领域的学术影响力,力争主持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获得国家重要科研奖励。
在材料、力学、纳米等学科领域的顶级学术期刊(如Nature 子刊、PRL、Nano Lett.、JMPS)上发表一批学术论文,在影响因子大于7的SCI期刊上发表6篇论文;
申请1-2项技术专利,争取获得1-2项本领域国际公认的标志性研究成果。
3. 人才培养
1)培养博士生2-3名,培养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2名。
2)力争1-2名优秀青年教师入选省部级人才计划。